
五種醫治
(1)靈的醫治----感知神的
在一個人未認識主之前,他的靈是沉睡的,是死的狀態。靈是感知神的部份,神是個靈,敬拜祂的要用聖靈及真理,即心靈與誠實;神對人吹了一口氣,使我們成了有靈的活人,但因為先知犯罪,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使得我們靈的感知一代又一代的愈為模糊,愈邁向死亡。特別是拜了偶像之後。
敬拜神是人的一種本能,但因為靈受傷的緣故,所以我們常常找錯了神。我們觀看一些少數民族、蠻荒部落的情形,會發現他們拜的是山川日月、圗騰;而一些較有文化背景的民族,則自創一些神話人物、彫塑形體而拜之,但這些偶像根本無法滿足人心。
真神的位置
有人說,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處屬於「真神」的位置,只有耶和華神能滿足,沒有任何一件事、或物,或一位人手所造的神明能取代這個位置。最近許多人手所造的神明能取代這個位置。最近許多人因心靈空虛而尋求「前世今生」或「催眠療法」,這些均會帶來靈裡極大的混亂;靈和罪是有關連的。靈的受傷,除非透露認罪悔改,和耶穌基督的救贖,沒有任何其他的方法可尋。
很多人接受催眠療法,進入前世後,反而回不來了。有些是把情緒留在前生,或是因今世的功課不好,就以催眠法做前世治療,在今世卻不做必須的努力。
這些都是中了魔鬼的詭計。前陣子十分暢銷的一本書「前世今生」,記載的是一位外國的心理大夫,以催眠療法在幫助他的病患時,意外發現此病人回到了前世的情況。而且是遠遠回到一千多年以前,經歷了好幾個世代。當這個病人回到某一世的時候,她能看見當時的建築物,說當時的語言、口音;心理大夫將種種現象記錄下來,然後去查考,發現此病患所看所說的,確實與當時的現象很接近。以致這位心理大夫也接受這種前世今生的說法。
這位大夫不僅考查,也翻閱了聖經及相關資料,可惜的是他尚未信耶穌,不懂得神的聖潔性。聖經在撒上28章的確記載一段故事說到鬼魂的事:撒母耳死後,掃羅找了一位文鬼的婦人,把撤母耳的鬼魂請出來,不久撒母耳真的出來了,這令人以為神允許交鬼的事,然而神做事絕不互相矛盾,神說過不可交鬼,故此,神是不會為了教訓掃羅,而讓撒母耳從地下上來。這位交鬼婦人所召上來的,及掃羅所聽見的,都是假冒的靈、欺騙的靈。這鬼知道過去,但卻不知未來,牠亦知道自己的結局,其結局早已於啟示錄中定妥。對於過去事件的了解,我們都不及鬼來得清楚。牠非常明白人類的歷史,亦知道人類敗壞的天性,牠更知道從那一個人的弱點來轄制人。因此牠很可以利用病人來欺哄醫生,並藉由醫生的權威性將這本書發行至全世界。
這本「前世今生」帶給台灣社會極大的混亂,但也顯示出人在靈裡有一個需要,人需要找神,只是往往找錯了神,而這是基督徒的責任,我們需要將真神介紹給人;另一方面在我們接受神的時候,我們的靈就活了過來,生命重生,成了有靈的活人,很自然的活出神的生命,讓人可以從我們身上看見神;在我們不認識神之前,我們原是屬肉體、屬魂的,一接受神後就是屬神的,並成為神的兒女。
神的兒女會不會犯罪呢?信了耶穌以後,有沒有可能在靈裡犯罪呢?這是很多神兒女的困惑。我們必須了解,除非我們隨時被聖靈充滿;隨時順服,否則的話,我們仍有可能在靈裡犯罪。在沒有認識神以前,我們的靈是沉睡的、是死的,何來的犯罪?死的本身就是罪的結局,所以若是一些已經認識真神、得罪神的基督徒,他們的結局就是死。
大衛的例證
大衛是極認識神的。當他還是個少年郎,在曠野牧羊時,他就認識耶和華神,甚至寫了許多詩歌來敬拜神,以後神藉先知撒母耳膏他,立他為以色列之王。
在大衛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對神的敬畏;幾次神把掃羅交在他手中,他仍不敢取掃羅的命。他寧可聽憑主怒,寧可等候神的時間,也不敢加害神的受膏者。這使我們了解到大衛敬畏神的態度。
這樣一位敬畏神的人卻仍然犯罪。列王記下記載有一日大衛的臣宰都出外為他征戰,他卻酣睡至太陽平西,然後在宮牆上遊走,瞧見鄰舍陽台上一婦人正在洗澡,容貌甚美,於是,就派人將這婦人帶至宮中,與她同房。人的眼睛是靈魂之窗,罪由眼生,非禮勿視,大衛不僅目視且佔為己有,他所召來的婦人拔示巴月經才剛潔淨,大衛與她同房,不久她就懷孕了。
在「性犯罪」單元中我們談過:當一個人在婚姻關係仍持續的狀況底下,和配偶之外的人有了性行為的關係,甚至包括意淫時,靈裡就會受到虧損。
我們在此段中看到大衛靈裡的受損,他的靈裡有一個破口,而這個破口因著沒有來到神的面前解決,反倒被謀殺的靈給抓住,因此演變到後來,大衛甚至用計謀殺了烏利亞。詩51:5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我們相信此時大衛的心中有罪的控告,也因過去他有眾多妻妄,不見神來責怪他,加上他是一個王,就愈發變本加利。
這時神藉著先知拿單指明他的錯和他的罪。而聖經之所以稱大衛為一個合神心意的人,乃是他在此時沒有為自己再找任何的理由或藉口,也不曾諉過給別人,反倒馬上到神的面前認罪悔改。禱告神:「神啊,求祢按祢的慈愛憐恤我,按祢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求祢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淨除我的罪。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的面前。我向祢犯罪,惟獨得罪了祢;在祢眼前行了這惡,以致祢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祢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祢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求祢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脆;求祢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求祢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使祢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求祢掩面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罪孽。神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祢的面,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詩51:1-11)
從10-12節,大衛留下了一個極美的榜樣:他抓住神的信實、慈愛、公義,求神為他造清潔的心,使他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他知道靠他自己是沒有辦法可以自救的。他雖然認罪,但卻仍舊需要神來幫助他。神是以馬內利的神,在舊約時代神對祂的百姓說話,結果有好多人受聖靈感動說出神的心意。我們相信大衛在作王之前及之後的時間中,神的靈在他身上,賜給他智慧、聰明、能力,所以他從一個少年牧羊人成為一 國之 君。但也是在犯罪之後我們發現大衛裡面失去了聖靈的同在。
啟3:20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座席。」主耶穌的名為「以馬內利」,當我們邀請祂住在我們中裡的寶座上時,基督就藉著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我們的身體就成了基督居住的殿。但是有一個疑問:有沒有可能一個人在信了耶穌之後,被聖靈充滿,但靈裡受傷犯罪跌倒了,致使聖靈離開了?這是有可能的。大衛就是這種情況的顯證。神的靈離開了,所以他說「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只因他犯罪的緣故,神不能和他同住。「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也因著他犯罪,聰明智慧也離開了他。一個曾被聖靈充滿的人是絕對知道這種光景的。
公義的日頭
所以我們會很清楚知道神的靈是否離開我們,很容易即敏銳的感受到這點。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學習如大衛一般,不要去逃避神的面,不要繼續為自己編織理由,更不要諉過,只要來到神的面前,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祂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神會重新賜給我們一顆清潔的心,使我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並重新用祂的靈來充滿我們,使我們仍得救恩之樂。大衛要求神賜樂意的靈扶持他,這也是我們要求的。有人說,基督徒還不是同一般人一樣,天天在犯罪,看起來只不過比別人詭詐罷了,更有人說基督徒是星期天就往教會去認罪悔改,平常倒是大罪不犯,小過不斷。若有人如此詰問,我們該如何以對?使我們與別人不同的是什麼呢?瑪四:2說「但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主耶穌是公義的太陽,當光照在我們身上時,一方面指出我們的罪,另一方面是給我們赦罪的恩典,祂的寶血在我們身上。祂不止是指出我們的罪而已,也不是為要定我們的罪,乃是在我們認罪悔改時,我們得得祂赦罪的恩典,一個新的生命。
一個人在成為基督徒之後,對罪的敏感會隨著時日而增加。因為基督徒是「被揀選的族類,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為要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19)」所以光是藏在心裡頭的,只要不背棄神,不違背神的律例誡命及典章。
神會一直引導屬祂的人,一個人若順服祂的教導,按著祂的心意而行,敬畏祂的話語,必能行走在義路上。神的話像兩刃的利劍,刺入人的心腸肺腑,連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赤露剖開。故此我們愈蒙光照就愈亮,愈亮也就愈容易看見自己的敗壞,愈是看見自己的敗壞,就愈加的到神面前,求神來潔淨、饒恕與醫治。
聖經中提及,神的光勝過太陽的光七倍。所以當神的光照在我們裡面的時候,裡頭的隱情自然就被照出來了。當我們僅蒙一點光照的時候,若我們做錯了事,自己責備自己時就已經很難忍受。若是愈靠近神,那光就愈大,就愈發覺自己的骯髒污穢,連一個意念、靈與魂、骨與骨髓,所有的心思意念都要被神刺入、剖開。因著如此,我們就愈敬畏神,愈不敢犯罪,因為看到罪的結果是那麼地可怕。
或是我們曾被聖靈充滿,再去犯罪,導致聖靈離開,這種情況下我們根本無法活下去,有生不如死之慨。這會讓我們不敢去犯罪,不敢得罪神,因那太痛苦了。
倘若一個人不曾被聖靈充滿過,不知神美善的滋味,其人是有可能繼續犯罪的。罪中之樂自有其樂趣。所以當我們發現所牧養的羊群,或是身邊的弟兄姊妹靈裡受傷時,就該帶領他讀詩篇五十一篇,看看大衛的榜樣。從這裡可看見一個完全的禱告。因為許多時侯我們的禱告僅止於指正、責備,就如猶大犯了罪,結果他自責過甚,跑去吊死來解決他的罪;但也有像彼得雖然棄絕過耶穌,但以後他為之認罪悔改,又重新回到神前被神大用的。
所以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解決罪的問題,只有耶穌基督的救贖,十字架的功勞可以成就此事。「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只有這一條路。
(2)魂的醫治----感知自我的
聯結靈與魂的是良心。對「良心」二字相信我們都不陌生,良心是有作用的。一個人在信靠耶穌以前,是以良心來做為行事為人的準則,但當他得救以後,聖靈督取代良心在裡面做指正責備的工作。良心需要一個檢查,有下列三種情況我們需要為其人的良心來禱告,求神來恢復他的良心。
a. 當他犯罪時,為自己找理由,找各樣的藉口來搪塞諉過。許多人有這樣的現象,包括我們自己亦如此。
b. 總是諉過給別人:有人是當一件事情做不好時,不先反省自己,卻去指責別人的干擾妨礙。
c. 重覆的犯罪:重蹈覆轍、惡性循環。像這樣的人要為其禱告。因為當良心沒有作用時,想要傳福音給他就實在是太難了。
一個人的魂分成三大部分:
(I) 心思:就是我們的想法。
(II) 情感:也就是我們的愛、恨及各樣的感情作用。
(III) 意志:也就是我們的決定選擇權。
人自出母腹之後,身上都帶著原罪,都受到分別善惡樹的影響,因此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心思、情感及意念也都是被污染的。這就是為何耶穌要我們將魂的生命交給祂的緣故,因為祂要醫治,而我們必須先願意在魂的事上放棄,將之交給耶穌。
魂的生命可以說是一種氣質的流露,我們雖無法用肉眼看見魂的生命如何,但經由「氣質」的表現亦可見其人之生命狀況。「體」是一個具體存在的,如健康、外貌等,而「氣質」則沒有具體形象,但一些詞藻,如:氣質高雅、談吐不俗。或輕率、流里流氣等都是人感覺氣質所用的形容詞。
在利十七:11說「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能在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血裡有生命,所以能贖罪。」其中「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講的就是魂的生命。我們的血可以說出各人的故事,我們的血也可以告訴人我們在各方面表現的突出點,或是比較容易受傷害之處。
血有其形狀,即一般稱之的「血型」。大致上分四種,這四種分別講出了魂的故事,這也是通常我們在談論一個人的血型時,所大略認定該種血型的人的慣常表現。
(A)心思型:這種人通常給人的感覺是較為深思熟慮、老謀深算、理想主義者,相當善於分析、愛深入研究、性好靜態、追求完美,可以為理想獻身,這是其優點的表現。百分之四十的心思型者有上述的表現,稱之為多數的表現,但並非所有心思型都有如上的特性。這種表現使人顯得成熟穩健,鋒芒內斂、不輕易的發表意見。如果有意見,這意見必會先經其整理及修飾才發表。
優點同時也是這個人的缺點,原因是其表現可能過於突出,而一個人過份突出的表現就容易受磨,被身邊的人磨,也容易戳痛別人。由於是完美主義者,遇見事情不容易下決定,因此給人的感覺是優柔寡斷、老謀深算,甚至是陰險狡猾。他因著凡事追求完美,所以任何事身物都經過包裝、粉飾,期望將最好的呈現出來,不輕易給別人意見和印象,若要別人的肯定,就要求自己給別人最好的印象。一旦別人吾定了他的表現,他就非常容易受傷,且一有傷害就不容易過去,甚至從此就隱藏自己。
聖經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摩西,一個完美主義者,在埃及法老王宮中學盡一切知識學問。神呼召他出來當領袖,他向神說他是拙口笨舌之人,其實他不是,神將其兄亞倫給他當口,但他始終沒有用過這個口,他自己反而長篇大論,不斷的在說、在寫。
摩西不止是顯露在文采上的光茫,他的武功也極為了不起,深知「 四兩 撥千金」的伎倆,一拳就能中人要害,置人於死,可見其功力。
摩西雖然力求完美,但也非常容易受傷害,他在埃及宮中學盡一切知識學問,又是可以為理想獻身的人。爾後從他奶媽身上得知,他是以色列人;從歷史的教導中知道約瑟、雅各,也知道神對以色列人發的預言:以色列人寄居外邦時,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人以後,神要再度帶他們出來,到神所應許給亞伯拉罕的迦南美地。
我們發現摩西不僅深諳世俗之事,對屬靈的知識也甚熟悉。因此摩西是一個具有相當具有自信心的人,根據他自己的分析及判斷,他深知帶領以色列民離開埃及的人非他莫屬。因此當他看見一個埃及人和他的同胞----以色列人吵架時,摩西就上前左看右看,前顧後盼,就是沒有仰望上面,然後一拳就打死了那位埃及人。
第二天他看見兩位以色列人在爭執,又上前勸和,但不被這二人接受,反被質詢:「誰設立你做我們的審判官?你要殺我們如同殺那埃及人一樣嗎?」摩西被弟兄棄絕就躲避逃跑,這一跑就是四十年。
四十年以後神在荊棘火焰中向他顯現,對他說話。神用許多神蹟奇事堅固他,給他權柄,讓他帶以色列人出埃及。但摩西向神推東推西,最後他說了一句話:「主啊,祢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出四:13)這種表達方式是因為四十年前他曾被棄絕,而這層傷害還在他心裡沒有過去。
心思型者遇事極容易在內心起作用,如意志型者與心思型者爭吵,意志型者吵完就煙消雲散,然心思型者卻是放在心中反覆思想,不停的翻舊帳,不容易釋懷。一個心思型的人,特別需要在心思上得著醫治。
摩西最後被神大大使用,但其內心始終沒有完全平復,以致被他所傳的福音棄絕,不能進入迦南美地:在汛的曠野,第一代的人要求水喝,他就去找神,神要他用杖擊打磐石,磐石就為以色列人出水,這是他第一次擊打磐石。
後來當第二代的以色列人在米利巴的曠野和第一代的一樣向摩西抱怨沒水喝時,摩西就跑去告訴耶和華神,神要他舉杖吩咐磐石,此時摩西真是發怒了,他說:「你們祖先怎樣待我,你們也怎樣待我。」他在第一代的以色列人中所受的傷害還沒有過去,可見摩西的怒氣一放是幾十年才發作的,但他這一發怒,神說他沒有在百姓面前羚祂的名為聖,因而不能進入迦南美地。
這是心思型需要警惕的地方,也是特別需要求神憐憫的地方。這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個性,善於分析、研究,沒有動機、沒有權力的慾望,只想表現完美的自己。這裡講的是魂的層面。其實一個人若信主久了,許多的表現會愈來愈平衡,以致會讓人看不出其血型。
(B)情感型:這種人有親切感、隨和、熱情洋溢,適合作接待、探訪工作,其個性慷慨大方、感情豐富、容易受感動,然而這些優點也即是缺點,因其容易動情:也亦失意,常給得太快,以致容易後悔,且非常沒有安全感、極不穩定、動向不明。此型可以彼得為例。
他是一個感情豐富充沛的人,十二位門徒中他非常容易顯露對耶穌的情感。其人很快的對別人表示同情,決定的快,動作更快,所有耶穌與門徒間的對話最快發出的是彼得,反應最快的也是他。有一次眾門徒在船上,當海中起風浪時,耶穌突然出現行走在海面時,別人尚未來得及反應,彼得立即說:「夫子,如果是祢,請祢讓我走到祢那兒。」說完他立刻跳下船走在海面上,但隨即想到他是人不是神,怎能行走水面上?事實上,彼得已經行走在水面上了,但當他一想及而害怕時,就沉下去了。
另外,有一次彼得出去傳福音經過岳母家時,也不管岳母是否害熱病,就帶了一堆人至家中讓岳母服事,還好主耶穌在,當場醫好了他岳母的熱病。
彼得受傷最深的部份就是在感情上。耶穌又如何醫治彼得這一部份呢?當主耶穌問門徒:「你們愛我嗎?」彼得立即回答:「眾人雖然為祢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他對主的愛是豐富的,是突出的,是要將別人比下去的。
這種情感型的人特別需要在人群中被關心、被接納;彼得在人群前否定主,因為他需要眾人的同情,要眾人接納他,他要和眾人有感情上的交流,所以在人群當中否定了主,他在哪裡跌倒,神就在哪裡幫助他。
主耶穌復活的早晨,彼得呼朋引伴在海邊捕魚,整個晚上一無所獲,在海邊主耶穌對船上的人說向右邊下網,他們果然撈起一堆魚,又烤魚給他們吃。就在碳火旁,在一群人之前,主耶穌用愛來醫治彼得,在感情上醫治了他。
彼得在感情上受傷害,因此主在感情上醫治他。主沒有問約翰愛祂否?卻問彼得說:「彼得,彼得,你愛我嗎?」彼得回答說:「主!我愛祢!」這個愛的原文,是指一般的愛,用於朋友之間或夫妻之間。而主耶穌問彼得的「愛」字的原文說的是「神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愛。主耶穌三次問彼得:你用(神的愛)愛我嗎?到了第三次彼得極憂愁的回說:「主啊!祢知道我愛祢!」彼得這樣的人是有感情的,但感情容易受傷害,要想醫治彼得型的感情,只有以感情醫治他,肯定他的感情,幫助其恢復他的安全感。
後來彼得被神使用,成為一個大佈道家,得人如得魚,一個漁夫竟成為一個大佈道家,他一次講道就能使三千人、五千人,甚至七千人信主,我們從中看見主耶穌實在完全醫治了彼得。
彼得這類型的人常會把話講得很滿,後來經過主的醫治之後,彼得就不再表現出這種好大喜功的模樣。也不再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出自己工作的果效。他使多加復活的時候,整個工作過程非常安靜,可說是非常隱藏,這不是他天然的個性所能做到的,但他被神改變了。當時他先把眾人都叫出去,然後進去為多加禱告,才將多加活活的交給眾人(徒九:14)。這一例足見彼得的改變。
(C)意志型:這種人非常有邏輯觀念,其邏輯觀念與心思型者的善於分析又有不同。它是有系統、有目標、有動機、有熱忱、有衝勁的,這種人聰明且行動快,也是屬建築型的人。若用一個字形容就是「快」。且心思型者的一個字就是「慢」。意志型者領會快、判斷快、決定快,執行也快,有魄力勇於嘗試等均是其優點,然而其缺點也有,像是領袖慾太強。這種人是個十足的「摃子頭」,由於太聰明、太能幹,對事情的操練和經歷太多,故觀念及決定都不容易被改變。其意志十分突出的一點就是要人聽命於他。
意志者的難處就在於「領袖慾」及「不容易被改變」、「不容易被調整」、「不容易服氣於別人」。這種人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尾」,可以做領袖、做老闆,卻不容易與人融合。愛發號施令,卻不愛接受命令。要他接受命令,除非他先得醫治,否則不易使他服於別人。這種人若能使他服氣,他做事會比別人更快更好,執行能力很快。聖經中的保羅即是意志型的代表人物。
保羅在迦瑪列的門下學盡一切的知識學問,迦瑪列是當時法利賽人中極受尊敬的教法師,保羅可說出自名門,他可以因這點自誇,他曾說:「按著律法的義,我無可指責。」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當他下了判斷之後,就不願被改變,且執行很快。他熟讀聖經,切切實實事奉神,指望神所應許的彌賽亞臨到以色列人,當司提反傳耶穌基督就是那要來的彌賽亞,卻被眾人用石頭打死的時候,聖經中加了一句:「掃羅〈保羅之原名〉也喜悅他受害。」〈徒七:60〉因為他從意志的判斷中認為司提反就是該死,所以喜悅他被害,可見保羅是一個非常公義之人。
但是當保羅遇見耶穌之後,光照在他身上,他的眼睛就瞎了,屬肉體的銳利眼光消失無蹤,心卻被恩光照亮!他的第一句話就問:「主啊,祢是誰?」當主耶穌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穌,保羅馬上問說:「我當做什麼?」〈徒廿二:10〉在此可見保羅的判斷反應能力極快。
神如何來醫治他呢?神的幫助就是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弟兄亞拿尼亞來服事他,神沒有讓大使徒彼得來幫助他。對這樣的人,神就是將他尖銳的意志慢慢磨光。神不喜悅人的力大、馬的腳快,神喜歡人來依靠他。
一個依靠勢力、依靠才能的人,就特別會依靠自己的判斷以致輕看別人,或是咬牙切齒的忍耐別人。其弱點就是十分的公義,這種人沒有錯,但卻有叫人感覺害怕的公義。不親切、有距離,是個當老闆的材料,特別勞資雙方的距離及安全對他而言是無虛顧慮的,因為他本身的個性就足以應付。這也是中國人的難處,我們在台灣到處可看見一個一個的小老闆,而日本及中東的人則大半是心思型,因此幾乎多數是在大公司中待上大半生。又從保羅因稱為馬可的約翰而與巴拿巴分手的事件來看〈徒十五:37-39〉,更證明這類型的特質。照說,以巴拿巴一向給予保羅的幫助,他實在不應該離開他,巴拿巴算是他的恩師,也是良友,更是同工,於情於理都沒有離開的道理,但就因著他執著公義的精神,以及他的判斷,所以二人就分隊了。
足見這樣的人非常注重公義;初得救時,保羅很謙卑,因為接著律法的義,他無可指責,他先說他是使徒中最小的一個〈徒一五:9〉,他說這話時自認是謙卑的,但等到他服事了神,帶領人一段時日,慢慢的他會用愛來修正他的公義,我們見到他又較謙卑的說:「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弗三:8〉他開始能夠與聖徒相通;爾後,由於他不斷地追隨基督,不斷地在光中得以見光,他的生命逐漸成熟,到一個地步,他的公義被修正而至終能說:「在罪人中我是一個罪魁。」〈提前一:15〉他不再是故作謙卑,而是生命真實的改變。這是我們都能看見的,可見每種類型的人都有盼望,不管我們有何優劣點,或是任何特質的表現,都要被修剪,被改變,並被醫治到完全的地步,以基督的心為心,像你我的良人耶穌一樣。
(D) 心思與情感混合型:兼有心思型與情感型的優缺點,所以這型的人傾向於藝術氣息濃厚。起初是矛盾、遇事容易反反覆覆,一會兒表現像心思型,一會兒表現像情感型,重疊出來便顯得很容易受傷,其傷害又特別多,會表現出極沒信心的樣子,但是得醫治後會成為一個很有信心之人。
混合型的代表人物是亞伯拉罕:他在橡樹底下一坐就是老半天,以撒也是,很安靜,喜歡分析判斷。年幼時神就呼召他離開本地、本鄉和本族,並應允他的後裔成為大族得著祝福,但是他的動作極慢,一直到他父親過逝,他才離開他的本地本鄉。由此顯見其具有心思型的深思熟慮。
當他在樹下看見神的使者來臨時,他即上去迎接他們,以殺雞宰羊的熱烈方式招待他們。使者要離開時,他又一程一程地送行,直至神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十八:17〉從這裡又顯見亞伯拉罕所流露的情感型的熱情。
又當他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時,他那心思型的謙和又表現了出來。他說:「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意思是讓羅得先選〈創十三:9〉。亞伯拉罕更是可以成為一個忠實的朋友,羅得分地後,全族被擄走,亞伯拉罕經過判斷後就乘勝追擊,挑了壯丁迎趕上去,將之擄回;當麥基洗德迎接他時,他就獻上十分之一,這些都確實是個情感型忠心者的表現,大方慷慨、不計小節,但是這種人若是沒有得醫治,他就是鐵公雞,因為有心思型的軟弱和難處。
再者混合型的人很沒有安全感:如亞伯拉罕原很愛他的妻子,但為了自身安危,會叫他的妻子撒白謊,接著就受到責備。一次是發生在埃及人法老王身上,另一次是在亞比米身上。足見他沒有心思型者為理想而獻身的胸襟,反而會在某種狀況下選擇妥協、撒謊。
神應許要賜給他後裔,並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那樣多,但是他為了家庭和睦,做了些妥協,照他妻子的意思,接受夏甲,與夏甲生下以實馬利,成為中東人的始祖,也連帶引發到如今還一直存留的中東戰火,甚至一直到今日以實馬利的後代和以撒的後代仍是世代為仇。
因著這種個性所缺乏的安全感,以及矛盾的情節帶出了許多的難處,實在讓人看不出其信心何在。但是神帶領每個人就像帶領亞伯拉罕一般,即便是一個如此矛盾,沒有信心、易於妥協的人,神依然在每天的日子中慢慢磨鍊,使其成為神兒子的樣式。漸漸地亞伯拉罕看到神確實是一位能使無變有的神。特別是他妻子早已過了生育之齡,但神應許給他兒女的事使他走向信心之路。這也使亞伯拉罕看見什麼叫「應許」,什麼叫肉體。被人稱信心之父的亞伯拉罕,蒙召的初期按著肉體的判斷,神的應許是不可能實現的,猶如我們在初信主一樣,按理說,照著聖經中蓋了章的一萬三千多個應許明明擺著任我們支取,但是我們卻不相信。人都是要到一個不可能的地步,才能足證神能,是神使亞伯拉罕在不可能生育的年齡裡生出了以撒,此時他才明白什麼叫「應許」。
我們也是一樣,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必須經常要經歷到這個過程。我們這個人按理是應當經常向神求的,但我們卻常是一無所求,不敢去求;所求的通常都是經過肉體判斷,經過眼睛看見,認為可以的,有把握的才去求,才去禱告,若是做到了,也就不感覺格外的感恩,格外的神奇,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平常就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們應該向神求的是神所應許的。神應許在耶穌基督裡,祂已將一切的豐盛都賞賜給了我們。我們就該到神的面前來支取,但是有多少人敢這樣禱告?其結果只會發現我們禱告的內容越來越少,愈來愈不敢向神大大張口。為什麼?因為我們不敢信。但也正如亞伯拉罕有的只是一顆很小的信心,當他被呼召出來時還不知往哪裡去,但是他願意跟隨主,因此神也就願意一步步帶領,最後亞伯拉罕看見在肉體的指望都絕了的時候,卻在「應許」中生下了一個兒子。
當這童子長大了,神要他帶這童子上山獻祭,當時,亞伯拉罕相信神必有預備,〈因他曾經經歷過〉,所以他敢將童子獻上,這是他末後的信心。盼望我們也能透過亞伯拉罕來學習,雖然我們常是反反覆覆,跟隨主的腳步有些零亂,但是神就是一步一亮光的帶領我們,讓我們經歷「祂的應許」。經歷祂「復活的生命」。在不可能的人身上使他生出一個大族來,使這樣的人稱神為「耶和華以勒」。
至此,我們因應當知道魂的形狀不同及血的形狀的特性。知識叫人死、精義叫人活,這些教導是要我們彼此服事,彼此醫治。我們提出以上血型中的突出點,乃是提醒不同血型的基本表現,盼望藉此了解而帶出特別的包容和體恤。
(3)體的醫治----感知外界的
a、人有五種感官:
j視覺¾當一個人視覺受到傷害,如近視時,若未矯正或未戴眼鏡,別人可能會因他的視而不見,以致延攬到傷害。
k聽覺¾啞巴乃因聽力受損而無法和人溝通,因聽不到別人的聲音而無法回應,所以當我們為啞巴禱告時,要為其聽力禱告,而不是為其聲帶禱告。有人感冒也會使耳朵受損,如中耳失衡,就會有昏眩慾吐的感覺,處在這種身體軟弱的情況下若正巧碰到要服事卻不能外出時,較公義的同工可能會認為他是不是又在找藉口脫隊、偷懶等…。又如在家庭中也會引起婆媳間的誤會。
l嗅覺¾帶來的傷害亦是一樣,有一位姊妹因著嗅覺不靈敏,所以在教會中攬了許多的傷害及苦毒論斷,有人說他懶、說他髒,但事實上是他聞不到,若有人為她作醫治禱告,也通知她身邊的弟兄姊妹幫助她聞,會少去許多傷害。嗅覺不靈敏的人亦有一極大危險,1瓦斯漏氣聞不到,很可能會有生命的危害。
m觸覺¾有些疾病會使末稍神經受損失去功能,如痳瘋病患,因為神經沒有感覺,常因冰凍到手指都脫落了還不知道將手收回,這種傷害何其大。在痳瘋病患中有許多斷手斷腳的情形,這不是病所造成的,而是因為神經已死了,沒有知覺,所以他們無法保護自己。有些痛覺是一種保護,當痛覺失去的時候就會受到傷害。
n味覺¾一個人舌頭上的味蕾失去了作用,在飲食的節制上就容易失控:太鹹或太甜的結果就反應在身體器官裡:如肝或腎臟功能受損造成許多疾病。
有些團體在尋求神的醫治或所謂的信心醫治時,有人當下就感到自己得到醫治,甚至上台做見證,但是過了不久病又再患。其原因何在?要注意的是我們所作的不單是幫助人在大型的醫治聚會中得著醫治,而是以後仍要延用內在醫治作追蹤的治療,尋找其根源事件,到神的面前來得著完全的醫治。否則若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是治標,沒有根絕病源。
b、人有五大本能:
自衛能力、食慾、性慾、佔有慾及屬靈的直覺。這些本能倘若未經妥善使用或照顧,就會受到了傷害或傷害了別人。
j自衛能力:因受過傷而發展出來的一種保護自己的能力。例如我被打耳光,以後看到發怒中的人舉起手來,我會很自然的用手蒙臉,並做出閃避的動作。甚至出手去抓對方的手,或先發制人的予以反撃,這就是自衛及毛自衛的過度表現。由於從小到大,我們都接受了許多不公義的對待:如孩子因不小心犯錯,很可能就招來父親一頓毒打,雖然這毒打的處罰會使孩子小心些,但也因此而使孩子發展出過度的自衛能力,甚至是敵擋的行為。
k食慾:許多人常有在小時候被母親追在身後餵飯的情形,這也會導致孩子在食慾上受到傷害,以致過瘦或過胖。
l性慾:孔老夫子說:「食、色,性也。」性慾如同食慾一樣的自然,但如今卻被扭曲到一個地步,不是過度壓抑,就是放縱泛濫。
m佔有慾:這點常被這世代的人所誤用,顯現出來的就是人極度沒有安全感。我們什麼都要比別人多,起初,神給我們的佔有慾,在它沒有受傷之前,我們是滿足的,在它受傷之後,人就在不斷的追求「得」中,失掉了安全感。
n屬靈直覺:這是指上帝吹了一口氣在你我身上,使我們擁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也就是能在靈裡感知神,當然在體的裡面也能感受出來,因此有人能透過肉眼看到天使,甚至摸到天使。以前當我自己在聽何凱倫教士的錄音帶中提及這件事時,每聽到這兒我就按下錄音帶的暫停鍵,跟神禱告說:「對不起,主耶穌,我無法接受這種說法,我不明白人怎能看見天使。」過了一陣子我心中頗感不安,我又向神禱告說:「神!我雖然不明白,但祢什麼時候讓我明白,我就什麼時候明白。」
多年以後,我的孩子長到一歲多時,在我家的房間看到天使,情況十分的自然,他甚至和天使對話。我終於明白這是真的,人的肉體可以感知靈界。我的孩子不但看到他的天使常在旁邊陪他玩,他還看到爸爸、媽媽的天使,他描述得十分清楚,雖然我還是不能看見,但是透過純真孩子的描述我相信了,我明知神會賜給某些人特別的屬靈直覺。如舊約中提及的外邦先知巴蘭,其所騎的驢子能看見前面天使在攔路,以後巴蘭自己也看見,這顯示有些人可以看到好的及不好的天使。
文章出處: http://www.dorcas.org.tw/~dfm/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