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醫治國家的罪

  / 約翰.道生(John  Dawson)
 


「願你睜眼看,側耳聽,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尼一6)


世上有些地方的基督徒為復興禱告了好幾世代,卻無法突破,而我們宣告基督的權柄似乎未能影響撒但的轄制。代禱者被教導合一、潔淨、迫切和堅忍的重要。的確,火熱的禱告正在許多國家中燃起,但我們似乎遺漏什麼,否則結果會是不一樣的。


在洛杉磯,我們正經歷基督徒空前的合一;但同時,這城市開始變得像申命記第廿八章所描述的景況(如果以色列國遠離神,咒詛將臨到他們)。為什麼?


比撒但的存在更可怕的是,那使主轉臉不顧我們的咒詛。此乃以色列人因著亞干的罪在艾城所遭遇的。「因此,以色列人在仇敵面前站立不住。他們在仇敵面前轉背逃跑,是因成了被咒詛的;你們若不把當滅的物,從你們中間除掉,我就不再與你們同在了。」(書七12)

因此,我們代禱和屬靈爭戰的首要目標不是除去敵人,而是恢復榮耀──重獲神必要的垂顧。當我們遇到屬靈的堅固營壘時,並非要見證大惡魔的存在,而是見證缺乏榮耀。正如大自然憎惡真空一般,在看不見的領域裏亦然。榮耀離開時,惡魔便衝入。我們有一個湧向敞開的傷口和敗壞的敵人──別西卜,意即「蒼蠅王」,牠的武器是控告和欺騙,其營壘是領土內尚未解決的罪和未痊癒的傷口。


今日正和尼希米那時一樣。一個悔改的教會在神面前承認國家的罪是該國惟一的希望。林肯總統認清此真理。他在南北戰爭最晦暗的時期召集百姓,說:「……要認清神的手在這駭人的災禍上,為使我們想起國家和個人的過錯和罪行。在祂面前謙卑自已,祈求牠的憐憫

祈求我們可以免去更多的懲罰,雖然其中大多數是罪有應得的。信靠神支配一切的能力是國家和人民的責任;謙卑憂傷的承認所犯的罪,確實盼望真實的悔改,將帶來憐憫和赦免。」(林肯總統在1863年3月30日發表的宣言中提出警告。)這是一篇對全體市民的宣言。它對非基督徒說「悔改!」,也對基督徒說「悔改!」可是未得救的人不能為這地贖罪;非基督徒不能走到破口獻羔羊的血。此乃神子民的特權和責任,即使他們只是這地上的餘民。神的審判在今日和在古代災害臨到埃及地時一樣的真實。記得滅命天使在末次之災時擊殺埃及地頭生的人和牲畜嗎?猶太人並不是因為道德較好而蒙拯救,他們蒙拯救是靠著犧牲一隻無瑕疵的羊羔。「各家要取點血,塗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門框上,和門楣上。」(出十二7)當猶太父老把血塗在門楣和兩邊門框上時,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作出了十字架的記號。神立下了使我們人類能了解的贖罪根基。「這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作記號,我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去。我擊殺埃及地頭生的時候,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滅你們。」(出十二13)


藉著聖殿的儀式,歷代的以色列祭司以這種方式為該地贖罪,期盼著彌賽亞來到。當我們回顧兩千年前的十字架,耶穌也是這樣獻上自己的寶血。可是,當時如果有一位猶太父親不將血塗在門框上,會發生何事?結果必是第二天醒來,發現一個已死的孩子。基督徒便是處於那父親的地位;已有一隻無瑕疵的手羔,血也已流出,但必須把那血塗上才行。


遺漏的關鍵


問題是:教會是以什麼角色獻上血?我們要如何行?要如何重獲神必要的垂顧,並把醫治帶到這塊土地上呢?我們已有了應許,但過程如何?


1976年之際:歷代志下七14就像標語旗一般的寫在美國這塊土地上。吉米(Jimmy)和凱洛(Carol
Owene)將它譜成一首受歡迎的經文詩歌及一場大型敬拜禱告會的主題。今日美國大多數的禱告運動均源自那時,而且似乎每個機構的簡介、信條或宗旨,都引用此經文。結果有五十萬人在Washington
for Jesus的活動中聚集,期盼這應許成為強有力的主題:「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心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七○年代的這項大努力的確小有成就,使許多美國人轉向公義,可是今日的美國離痊癒還很遠。現在,該是再次檢視這段經文的時候了!但我們必須問一個問題:「神的子民自卑到底是什麼意思?」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的前後文。


大衛已死,所羅門繼承建殿的任務。工作終於完成,一個可畏的經歷臨到所羅門──神親自拜訪他。「夜間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我已聽了你的禱告,也選擇這地方作為祭祀我的殿宇。」(代下七12)


這是神對建殿目的的解釋──為了除罪目的而獻血之地。如保羅所說:「……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來九22)按著,神概略提及申命記第廿八章的咒詛:「我若使天閉塞不下雨,或使蝗蟲吃這地的出產,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代下七13)之後,經文提及神想要在人身上看到悔改的心態,因未悔改的人按儀式所獻的血不能為該地贖罪。在地蒙醫治之前,神要在祂子民中尋找真實的回應。


我們逐一看看這些條件:「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表明神說話的對象是基督徒而不是非基督徒。我們國家遭咒詛或蒙祝福,乃在於教會順服神與否。


「……若是自卑……」這是我們最不了解又易忽視的一句話。我們了解什麼是禱告和悔改,可是要我們自卑是什麼意思?花一分鐘練習,看看你現在是否能感到非常謙卑。行不通,是嗎?謙卑不只是虔誠的心情──而是由充滿活力的行為所表現出的一種態度。和謙卑有關的一個最明顯行為是感恩──承認我們欠他人的債。當神看到感恩的心時,祂讀到了謙卑;但還有一項更積極的行為──帶來潔淨和醫治的行為──即認罪。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五16)聖經也教導我們,認罪的行為對國家的潔淨與醫治有強烈的影響,一如對個人。此尤其可在尼希米記和以斯拉記這些「重建書卷」中看到。以色列這國家已墮落至極,但謙卑和悔改卻開始重建的過程。


自1976年後,美國在許多方面變得更糟糕,尤其是性別、種族和政治意識的疏離。在Washington
for Jesus這樣的大型聚會中,我們略微提到美國的罪,這就足夠了嗎?我們曾否真正的作過認同性悔改,像聖經中的祭司和先知那樣?這是目前許多代禱者困惑的問題。



福音派的基督徒貶低認罪的價值是否可能因為我們的根源?宗教改革之前人們曾濫行認罪。我們是處在反抗的情況下嗎?在這個重要的真理上到底什麼才是今乎聖經的?在一片被血污染和被自我滿足所蒙蔽的土地上,代禱教會的態度是什麼?

誠實無偽


曾有位生意人來拜訪我,他聽過我講道的錄音帶。「我不知道你怎會有這種盼望。」他說:「這文化是爛到根了!」你要如何回答他?沒錯,邪惡已滲入我們文化的纖維中,有盼望嗎?


福音傳達出信、望、愛的信息。「信」是接受有關天父的能力和性格的知識;「望」是期盼祂的良善;「愛」是經歷親密的情感、天父的擁抱,及祂傾流而出的恩典。然而,只有在人類認同基督這位最偉大的代禱者會不斷的禱告時,才能了解福音的應許。這就是代禱者哭泣的原因。和耶穌一樣,他(或她)認同神和人類。聖經中偉大的代禱者都是帶著真誠的羞愧和困窘親近神。他們來到神面前並非為了遮掩罪過,而是贊同祂的評斷,誠實無偽的面對周遭文化的邪惡。耶利米先知就是一個好例子,他說:「……他們……乃是惡上加惡,並不認識我,這是耶和華說的。你們各人當謹防鄰舍,不可信靠弟兄;因為弟兄盡行欺騙,鄰舍都往來讓謗人。他們各人欺哄鄰舍,不說真話;他們教舌頭學習說謊,勞勞碌碌的作孽。」(耶九3~5)


代禱並非逃避現實。我們和神的交通必須以真實為根基──祂神聖標準的永桓真理,以及我們的社會在神眼中的可怕實情。經由內住聖靈的同在,代禱者體會神破碎的心,並認同人們的罪,因為他(或她)已親身體會神的憂傷。我們的神是一位有耐性和憐憫的神,超過人類所能理解。因著祂子民的罪,祂的憂傷和苦惱從先知耶利米的口中湧流出來。「……他們為什麼以雕刻的偶像和外邦虛無的神惹我發怒呢?……因我百姓的損傷,我也受了損傷。我哀痛……但願我的頭為水,我的眼為淚的泉源,我好為我百姓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耶八19、21,九1)


在回應神破碎的心時,我們需要個人和團體悔改認同國家的罪。尼希米縱然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而且和以色列國所犯的那些罪無干,但當他為以色列的重建禱告時,他是以這罪惡之國一份子的身份在禱告,和他們的罪認同。他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尼一6~7)以斯拉甚至說道:「我的神啊!我抱愧蒙羞,不敢向我神仰面,因為我們的罪孽滅頂,我們的罪惡滔天。」(拉九6)以斯拉和尼希米都是正直人,可是他們如此認同他們所代禱的人,以致自認和他們一樣有罪。你或許是正直的人,並沒有直接參與這個國家所呈現出的任何罪惡,但是沒有一項誘惑對人類而言是稀奇的(林前十13),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認同任何一種罪根,「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羅三23)例如墮胎。你或許從未參與過墮胎,但我們所有人都有造成這行為的罪根。我認為導致墮胎的普遍罪根有五:情慾、喜愛安樂、喜愛金錢、棄絕,和不信。

.情慾:不負責任的受孕常常是這種情況所造成的。
.喜愛安樂:墮胎的決定常常是想逃避懷孕的不舒適感。
.喜愛金錢:即使危及生命也要選擇避免犧牲金錢。

.棄絕:惟恐遭社會或男友棄絕,一個女人的解決方式竟是棄絕她腹中的胎兒。

.不信:我們忽視了公義之神的
存在,祂絕對會贊同雖困難卻正直的決定。不信者會說:「若留下孩子,我一生就毀了!」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的掙扎,也說明了當我們「站在破口」求神憐憫時,需誠實的認同我們及我們國家的罪。尼希米以及和他在一起的那些家庭聚集到神面前禁食、披麻蒙灰。雖然他們只是餘民,但他們完全認同他們的國家及其歷史。「以色列人就與一切外那人離絕,站著承認自己的罪惡,和列祖的罪孽。」(尼九2)


當我們求神憐憫他人時,我們絕不該說「他們怎會作出這種事?」我們十分清楚他們為何作這樣的事,因為除了神的救恩和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裏面外,那般最邪惡的力量潛伏在我們每一個人裏面。保羅在羅馬書七21說:「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


神常常在禱告時給我一個目標,並使我對得著應允滿有信心。當我在禱告中為他人或國家從屬靈捆綁中得釋放而掙扎時,主往往會先顯明我內心的敗壞,好把我帶到一個地步,使我能謙卑和誠實的代禱。神不能使用一個不潔的器皿來代禱:「我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六十六18)


潔淨在先,能力在後。如約書亞所言:「你們要自潔,因為明天耶和華必在你們中間行奇事。」(書三5)我們藉悔改自潔,亦即自卑承認我們的罪,然後到十字架前求赦免和離棄罪的能力。聖經一再教導我們不能只為自己這樣作,還要為我們所認同的團體如此行。這是約瑟、摩西、大衛、以斯拉、尼希米、但以理、耶利米生命中最重要的功課之一,而我們的主耶穌更是如此。耶穌在十字架上不就是為我們這樣作媽?為了承擔我們的罪,祂必須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若要有真實的代禱,就必須達到我們相信神,神相信我們的地步。為此緣故,我們應該像大衛一樣不斷禱告:「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一三九23~24)我們對神的信賴,是經由十字架和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顯明的無可測度的愛;祂對我們的信賴,也是經由十字架,藉著看見我們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祂,且住在祂兒子裏面。我們背起我們的十字架並非為要釘死我們的肉體,因為我們已經「與祂同釘十字架」了(加二20)。我們乃是像祂一樣,並經由祂背起我們的十字架,為要替別人捨命。這就是代禱的本質。


當神試煉我們,發現我們有一個為了祂的目的而完全擺上的心時,祂會賜下支取祂能力的應許。「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十五7)若達到這點,我們的禱告就能有效釋放出改變事情的能力。如雅各所闡述:「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


聖靈這神聖的代禱者「用說不出來的歎息」(羅八26~27)為我們禱告,但祂所行使的權柄端視器皿順服的程度而定。我自己的見證是:我生命裏的勝利總是在悔改和認罪中來臨的。


當我回到十字架下,我再次經歷到潔淨和赦免。我的罪落在被殺的羔羊身上;血再次灑在我心中的門楣上。公義的祂並非在我裏面完成公義,而是站在我裏面活出牠的生命。耶穌是惟一能夠真正活出基督徒生命的人。我再次承認我必須完全倚靠祂。
我們的本性是不完全的。


「人類」一詞的定義是:「神的居所」。神創造我們成為裝載祂自己的器皿。就某方面而言,離了祂,我們就無法作完整的人。


耶穌並未在我們需要時分送些祂的屬性給我們,祂沒有給我們一些愛──祂就是愛。祂在我們裏面釋放的生命,是一切勝利和祝福的源頭。祂是我所不是的一切。祂持續的愛、完全誠實、快快的赦免。我惟一的希望就是,清楚承認我迫切需要祂。「耶穌,透過我活出你的生命!」成為我每日的禱告。


我最大的問題不是魔鬼,乃是我。只有在神潔淨我那邪惡的內心後,我才有可能參與代禱的救贖工作。然後,改變歷史的力量便經由禱告釋放出來。「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雅五17~18)


當我們為那些主呼召我們、為他們而站立的人站在破口時,祂正給與我們最奇妙的機會往祂裏面並和祂同工,「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

(來七25)為要待在光中,我們必須讓聖靈將真理的亮光照入我們靈魂的深處;我們必須逃離誤導我們自認比別人好的宗教欺騙。只有藉著羔羊的血和聖靈的能力,我們才能遠離罪惡的鎖鍊和死亡的判決。如同以賽亞來到神面前時所呼喊的:「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六5)


不潔是什麼意思?所有的罪都和關係的破壞有關。罪首先破壞我們和神的關係,也破壞個人和群體的關係,如黑人、白人;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或男性、女性。屬靈的營壘是未解決的罪和傷害,使惡魔趁機橫行其間。作為代禱者,首要目標不是摧毀惡魔的力量,而是恢復神的榮耀。




如果我們這族群破壞了和神之間的約,以及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和好的道路必須從認罪開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傷害、最不公正的事,並非由某一個歹徒個人所造成的,而是由人類的機構、制度、哲理、文化、宗教、政府所造成的。因此之故,我們這些個人便企圖想推卸責任。然而,神尋找個人「站在破口」正如祂藉以西結所言:「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結廿三30)這是以色列地被迦勒底人摧毀後主所說的一段今人驚訝的話。這個大悲劇會因為一個人在主面前為這地建造牆垣並站在破口上而免除嗎?的確有這樣的暗示。這個破口是神和人之間的裂縫,是由罪產生。主自己在尋找一個能為這地站在那裂縫上的人,可是卻找不著一個。


讓我們再說得更個人化一點。有多少婚姻,因沒有人為他們站在主面前而破裂?有多少種族暴動,因沒有人為他們站在這裂縫上而爆發?有多少教會,因沒有人能為會眾在神面前站在這裂縫上,而毀於一旦?我們或許會想:「主大可以為祂自己作這一切的事。」可是,祂的計畫一一基本上,就是祂在這兒所作的


祂要和我們一起作。祂在尋找一個可以透過他工作的人,即使在祂的代禱事奉上。


除非有人認同團體,諸如我們的國家或我們祖先的次文化,否則絕不會產生誠實的認罪。這將使我們處在傷害和冒犯的世界中;其中:人們從未認團體的罪;從未開始合解;而舊有的仇恨卻在加深。耶穌的跟隨者要成為醫治的使者,踏入這絕境中。我們當中,有各類型的代表,我們戰兢的來到天父面前,並清楚的看到人類的罪。我們的工作不是去遮掩這些罪,而是活出聖經的教導,作認同性的悔改。如此,這項被忽略的真理必能開啟復興的水門,為我們國家帶來醫治。

(本文摘自   Healing  America's Wounds 一書,承蒙美國
Gospel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Co.惠允轉載翻譯,特此致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doong 的頭像
    johndoong

    老鷹的故事

    johndo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