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傷害孩子自尊的管教
體罰是否會破壞孩子的人格,在於父母的態度和動機;而完全不管教孩子,也很容易破壞孩子的自尊……
詹姆斯.杜布森/著
許惠珺/譯
當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積極正面的態度可以協助孩子扭轉乾坤。更進一步來說,正面的為人父母之道是,要密切注意孩子吸收與學習的事務。在一切管教和教育的背後,父母還有一個重責大任,就是要教育這個完全無助的嬰兒,一步步往獨立和負責任的成年期邁進,培養出一個親切、處處為他人著想、懂得鼓勵別人而不是踐踏別人自尊的人。
首先,要處理很重要的管教與自尊問題。處罰,尤其是體罰,會不會破壞孩子的人格?是在於父母的態度和動機,重點不在於「要不要打」,而是「怎麼打」、「為什麼打」,以及這跟孩子的自我觀念有什麼關係。
如果使用得當,體罰是一項很有用的工具,我贊成父母偶爾打打孩子的屁股,適度的體罰孩子,但這絕對不表示可以把自己的沮喪和不安發洩在孩子身上。你不能因為心情不好,就在孩子做錯事、發生小意外或行為幼稚、不負責時擰他耳朵;你也沒有權利在別人面前處罰他,或者用不尊重的方式羞辱他。
我曾輔導過一個不幸的少女,她在童年時期經常遭受父親殘暴的毆打。有一次,她半夜不小心尿床,父親就用尿溼的床單包住她的頭,並且把她的頭塞進馬桶;她一直無法走出父親對她稚嫩心靈所造成的夢魘,這影響了她對自我的看法。這種強烈、充滿敵意、過分且出人意外的處罰,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特別是家中不被愛的孩子。因此我們在處罰孩子的時候,要特別留意,避免危害孩子的心靈。
還有一種情況也很容易破壞孩子的自尊,就是完全不管教他。當孩子知道自己犯錯時,不管是因為他的自私自利或冒犯別人,他會期待父母做出適當的反應,畢竟父母象徵每個孩童想要的公平、法令和秩序;父母若拒絕接受孩子的挑戰,孩子就不會尊重父母,也覺得沒有必要聽從父母的話。更重要的是,孩子心裡會納悶,如果爸媽很愛他,為什麼容許他做這種壞事。
不被管教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家,儘管父母是愛他的。加州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史丹利‧庫柏史密斯,曾針對一七三八名中產階級家庭的男孩和他們的家庭做了一項研究,希望藉此了解影響孩子自尊心發展的因素。結果他發現,自尊心高的孩子在家中享有比較多的愛,而且被珍惜;父母在管教上比較嚴格;家庭比較民主和開放。所以,只要把行為的界限設定好,孩子就能在此範圍中自由地培養和發展個性。
(取材自《轉個彎,一樣有路走》,愛家基金會出版。 杜布森 博士為知名兒童教育與家庭輔導專家,美國「Focus on the Family」創辦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