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會孩子紀律、負責?
作者:李雪莉
出處:天下雜誌
很少有CEO像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一樣,因為要解除員工奔波接送孩子的焦慮,而自辦幼稚園。他自己也有兩個孩子,雖然很富有,但孩子不上私校、從不給零用錢,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後還要求與父母同住,必須付五千元房租,薪水三分之一還得繳庫,直到成家為止…
很少有一位CEO像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一樣,因為擔心員工與子女的相處時間不夠、員工因接送孩子上下課分心,而自辦幼稚園,解除員工奔波接送的焦慮。
來到世平幼兒才藝學苑,稚氣的大班學生正在地上匍伏前進;中班學生正在練習Monkey bar的單槓攀爬,有人一次拉三槓前進,像極森林裡的小猴子,很能掌握自己的身體。
黃偉祥在設幼稚園之初,找來自主學習背景的陳姵曲(世平幼兒才藝學苑執行長),希望培養孩子健康與自主學習的環境。
他們發現不少學童進入國小後仍不會自己上廁所、握筆力道像是握鋤頭一般、小學高年級不習慣用筷子吃飯。
陳姵曲指出,孩子一出生要從爬行、走路、跳躍,一步步對抗地心引力,但卻被放在床上、娃娃車上、被大人抱著;進入國小、國中更缺少做家事、大量到野外活動的機會。
幫都市孩子強化體能訓練外,家長必須配合學校的要求,每天與孩子共讀。
嚴格要求父母的角色、強調孩子的責任與紀律,這其實和黃偉祥的教養哲學很一致。
黃偉祥有兩個不滿三十歲的孩子,在教養上,他強調「給孩子自主權」、堅持「責任的釐清」。
雖然他很富有,但他家裡從未請過傭人、孩子不上私校、從不給零用錢,甚至在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後還要求與父母同住,必須付五千元房租,薪水三分之一還得繳庫,直到成家為止。
這種節儉質樸的教養學讓他的兩個兒子很獨立負責、懂得知足、積極樂觀。
為什麼他這麼堅持給孩子最少的物質享樂?而他又重視什麼樣的精神給予?
以下是他的第一人稱自述。
我很重視自律、自重、自我管理,可能跟我成長的環境有關。我有六個兄弟姐妹,我們家是滿窮的家庭,父母很忙,從來不管我。
我家是以前的日本宿舍,現在的忠孝醫院那裡,我媽很認真種菜和養各種牲口,很忙碌,但教出的孩子都不錯,我想跟自我管理有關。
我從來沒想要把孩子訓練成多偉大,我在乎的是孩子會長大成人,他必須獨立面對人生所有的問題。當他需要父母與朋友時可以求援;所以要讓孩子在真實的環境下成長,去適應環境。
從孩子念幼稚園的時候,不管是吃飯或過馬路,都是自己來。我的岳母曾罵我說,「你們家的大人怎麼搞的,過馬路不牽小孩的手。」我就回頭說,「台北市的狗都會過馬路,我不相信我們的孩子比狗不聰明。」
我也很重視孩子的用錢習慣。
我從來不給他們零用錢,成績考好五元、十元,國中時候就一百元生活費。我跟兒子說,大學畢業那一天一毛錢都不給你,你必須開始靠自己。
我們家還有個家規,畢業以後沒結婚,薪水三分之一要繳庫;要住家裡要付五千元房租,這是life cost(生活費用),這對他們其實是好事,父母是有在養育你的。結果,老大一個月薪水三萬多元,三分之一給我們,五千元繳房租,還能去美國旅行,但他就學會省吃儉用。
但我也說,大學畢業先去工作,再出國念書的話,我會提供你們讀書的經費。
愛之適足以害之
很多孩子把用錢的習慣弄壞了,出社會怎麼辦?
我有個朋友把小孩照顧得很好,一個月八萬、十萬給,但這樣的用錢習慣怎麼找工作?結果就只能待在自家的公司裡;他出發點原本是好的,覺得自己小時候很苦,不想孩子受苦,但他後來說,我的方法還是對的。
我深信,愛之適足以害之,對孩子的愛要適度。
我不重物質,但重視孩子對人生的精神和態度。小孩子心中對父母的picture(圖像)很重要;從幼稚園到國中,我雖忙,但我會建立一個picture,爸爸媽媽跟他們的朋友,帶著孩子在草地上,在校園鋪著餐巾野餐、騎腳踏車的畫面,我要他記得那個感覺,記得一家人在大學校園,我們在樹下擺著水果籃,在看書的畫面。
給小孩積極的人生觀與愛心,學習的樂趣,但不要忘了人生不會永遠沒有挫折,永遠那麼公平,那麼圓滿。這樣他們才能獨立,過自己的生活,為自己負責。